了解霉菌形態
更新時間:2021-03-25 點擊次數:1746次了解霉菌形態
實驗內容
1.根霉假根的觀察。
2.霉菌載玻片濕室培養。
3.曲霉、青霉、根霉、毛霉形態觀察。
實驗目的
了解霉菌形態,掌握微生物載玻片濕室培養方法。
一、實驗材料和用具
產黃青霉(Penicfillium chrysogenum)、黑曲霉(Aspergillus niger)、黑根霉(Rhizopus nigrians)、總狀毛霉(Mucor racemosus)等斜面菌種。
半固體PDA培養基、乳酸苯酚固定液、棉藍染色液、20%甘油;
透明膠帶、剪刀、培養皿、載玻片、口形玻棒擱架、蓋玻片、圓形濾紙片、細口滴管、鑷子、顯微鏡、接種環。
二、操作步驟
(一)霉菌的載玻片濕室培養
可4人合作,每人制作一霉菌的載玻片。
1.準備濕室 在培養皿底鋪一張圓形濾紙片,其上放一“冂”形載玻片擱架,在擱梁上放一塊載玻片和兩塊蓋玻片,蓋上皿蓋,外用紙包扎,經12lC濕熱滅菌30min后,置60℃烘箱中烘干,備用。
2.接種 用接種環挑取少量待觀察的霉菌孢子至濕室內的載玻片上,每張載玻片可接同一菌種的孢子兩處。接種時只要將帶菌的接種環在載玻片上輕輕碰幾下即可(務必記住接種的位置)。
3.加培養基 用無菌細口滴管吸取少量融化約60℃的培養基,滴加到載玻片的接種處,培養基應滴得圓而薄,其直徑約為0.5cm(滴加量一般以l/2小滴為宜)。
4.加蓋玻片 在培養基未*凝固前.用無菌鑷子將皿內蓋玻片蓋在瓊脂塊薄層上,用鑷子輕壓,使蓋玻片和載玻片間的距離相當接近,但不能壓扁,否則不透氣。
5.倒保濕劑 每皿倒大約3mL 20%的無菌甘油,使皿內的濾紙*潤濕,以保持皿內濕度,皿蓋上注明菌名、組別和接種日期。此為制成的載玻片濕室,置28℃恒溫培養3~5d。
(二)黑根霉假根的培養
將融化的PDA培養基,冷卻至50℃倒入無菌平皿,其量約為平皿高度的l/2。冷凝后,用接種環沾取根霉孢子,在平板表面劃線接種。然后將平皿倒置,在皿蓋內放一無菌載玻片,于28℃培養2~3d后,可見根霉的氣生菌絲倒掛成胡須狀,有許多菌絲與載玻片接觸,并在載玻片上分化出假根和匍匐菌絲等結構(圖13—1)。
(三)鏡檢觀察
1.濕室培養霉菌鏡檢載玻片 從培養16~20h開始,通過連續觀察,可了解孢子的萌發、菌絲體的生長分化和子實體的形成過程。將濕室內的載玻片取出,直接置于低倍鏡和高倍鏡下觀察曲霉、青霉、毛霉、根霉等霉菌的形態,重點觀察菌絲是否分隔,曲霉和青霉的分生孢子形成特點,曲霉的足細胞,根霉和毛霉的孢子囊和孢囊孢子。繪圖。
2.粘片觀察 取一滴棉藍染色液置于載玻片中央,取一段透明膠帶,打開霉菌平板培養物,粘取菌體,粘面朝下,放在染液上。鏡檢。
3.假根觀察 將培養-根霉假根的平皿打開,取出皿蓋內的載玻片標本,在附著菌絲體的一面蓋上蓋玻片,置顯微鏡下觀察。只要用低倍鏡就能觀察到假根及從根節上分化出的孢子囊梗、孢子囊、孢囊孢子和兩個假根間的匍匐菌絲,觀察時注意調節焦距以看清各種構造。
4.制成永-久裝片 把觀察到霉菌形態較清晰,完整的片子,制成標本作較保存。制備方法是,輕輕揭去蓋玻片,如果載玻片上有瓊脂,仔細挑去,然后滴加少量乳酸苯酚固定液,蓋上清潔蓋玻片,在蓋玻片四周滴加樹膠封固。